当前位置: 集团首页 >> 教育教学 >> 办学特色

一、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1、体现多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和科学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内涵改革力度、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注重课程融合,做到专业课程体现应用型教育、公共选修课体现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培养与校内外实习培训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相结合。理顺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将最新学科进展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加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2、注重应用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训)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鼓励学生发展特长。设置了种类多样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身条件进行选课。
4、人才培养方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符合学院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特点
为了满足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几年来,不断对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结构进行改革,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例如,一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科本位”的倾向,造成教材内容重复,为此,专业组织了有关课程的“捆绑”式研讨,使课程体系更为科学合理,突出了每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总体效果。
三、课程建设特点
音乐表演专业十分注重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为关键,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教学条件为基础,使各单项课程逐步达到精品课程的要求,并以课程建设促进整个专业建设。
音乐表演专业教师以此基础,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重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的重点建设,现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声乐》已列入学院校级精品课程。配合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网站建设。
四、教材建设特点
专业现选用的音乐表演专业教材,使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数量占教材总数的60%。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倡导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先进教材。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与之相适应的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或讲义。在进行教材建设的同时,构建教学网络资源,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库、教师教学指导与评价库、培训资源包等教学资源。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源平台,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服务能力,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五、教学方法特色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手段的改进,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2.多媒体课件
学院高度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积极采取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多媒体教材的建设。一是积极鼓励广大教师运用多媒体配合传统板书方式进行授课;二是把多媒体教材的建设作为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的一项重要指标,督促教师制作更加完善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目前音乐表演专业已完成20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专业基础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达的50%以上。
3.教学方法
音乐表演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围绕技能培养,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师注重项目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论教学中精讲多练,采用自身示范、启发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中充分地利用校内外的实验实训条件,广泛地开展现场教学、体验性学习,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经验。
4.考试改革
改革和完善考试形式、方法、内容,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除期末考试外,音乐表演专业坚持实行过程性考核,引导学生把功夫放在平时,避免“临考抱佛脚”的现象出现。另外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班级音乐会汇报演出形式进行,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
六、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环节特色
1.实验室及设备
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本科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学校在集团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教学必需的硬件设施,建成了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楼。其中,一楼有音乐厅和演播厅各1个,演播厅供学生合唱、舞蹈、作品排练、文艺演出、专家报告使用;音乐厅供学生音乐会、专业公开课、专业课考试使用。二楼有合唱实训室1个、专业音乐教室14间、专业视唱练耳教室4个,另有奥尔夫音乐教室、管弦乐排练厅、数码钢琴教室、小型排练厅(流行音乐教室)、MIDI音乐制作教室、录音棚等。教室墙体均采用海绵木板隔音装修风格,各个教室上课互不影响。三楼为教师、学生琴房以及形体房,其中琴房共47间,每间琴房平均达12平米,钢琴57架。目前音乐表演专业在校生共297人,学生琴房平均人均占有比例为1:5,钢琴均采用雅马哈原装进口钢琴、德国进口福里希钢琴、德国赛乐尔EBHP186三角钢琴、KAWAYI钢琴等知名品牌。另外有购置管弦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奥尔夫教具一批。
2.产学研活动的开展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本专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近几年,学院先后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开展了多项活动,如2016年9月份13级音乐表演专业全体学生前往实习基地——郑州航空港IT产业园区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三下乡慰问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企业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同时,还接收专业教师进行挂职锻炼,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改革成果
专业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教学与过程性考核,同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目前,校级教改项目1项已结项,教师公开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1.课程设置改革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结合我校学生层次水平,坚持“课程合理、基础扎实、注重实践、特色鲜明”的原则,我们通过长期的修订,使得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育部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保证理论教学为基础的前提下,着重加强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与培养,具体改革如下:
2.考试改革
考试改革对实践性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方式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创举。yl34511线路中心音乐表演专业在考试改革中,主要是针对“一锤定音”的考核形式进行了修订,以“过程性、阶段性”考核作为考试改革的一大亮点,要求学生在学期内进行“平时考勤成绩(10%)+阶段考核(30%)+期末考试成绩(60%)”的考核,两次过程性考核在学期中间分别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水平,避免出现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临时抱佛脚,更好的促进学生专业的提高。改革课程包括声乐、钢琴、视唱练耳等主干课程,通过教学成果观摩使学生们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
每次考试均要求学生化淡妆、穿正式礼服在音乐厅参加考试。这样的举措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把每次的考试都当成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引起学生对专业课考试的重视,更多地积累了舞台实践经验,锻炼了心理素质。
3.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音乐表演专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类专业,我们将其与我校“理论奠基、强化实践、激励创新、重在应用”的办学理念相结合,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环节。在集中性实践教学中,包括技能训练、学年专业汇报音乐会、毕业汇演、校外采风实习、“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通过学校定期举办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舞台能力、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以赛促学
对于“音乐表演”四个字来说,“音乐”和“表演”同等重要,我们作为一个培养能够上得了舞台、唱得出心声、演得够形象的教学团队,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作为学生艺术实践的基础,将校内“第二课堂”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平台,举办相关的技能大赛为学生舞台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
在对音乐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定位中,yl34511线路中心将教学活动和市场相结合,面向社会成立了演出公司,让学生在社会平台模拟市场,进行创新型教学,学生从中不仅能够得到组织、策划、统筹能力的提升,还能真正地与市场进行有效结合,了解社会,增长知识面,锻炼舞台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先后组织参加了“郑州市煤炭公司国庆合唱比赛”、“河南郑州新港办事处颂歌献给党文艺晚会”、“2012年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段国庆文艺汇演”等活动,对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
5.参加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情况
yl34511线路中心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为师生搭建了丰富的专业实践平台,也形成了“实践、竞赛、交流”为一体的特色实践平台。实践类平台包括每学期末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专业汇报演出”活动、教学改革观摩演出、大学二年级举办的“阶段性汇报音乐会”、艺术与传媒学院流行音乐节、“毕业歌——毕业系列音乐会”等活动;竞赛类平台包括每年一届的声乐钢琴技能大赛、三年举办一届的五项全能大赛、钢琴即兴伴奏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交流类平台包括师生音乐会、每学年开学举办的师生大联欢晚会、迎新生音乐会、声乐公开课等活动。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成立了艺术学院“玖乐心”合唱团,曾荣获“唱响中原”庆祝建党61周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金奖、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等。
近三年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专业比赛成绩优异,共获得校级以上比赛等级奖111项。